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8.7%,老年人群的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监测数据显示,跌倒是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首要伤害原因,其占比达到31.7%,其中因跌倒引起的中、重度伤害的比例达到了45.7%。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降低,无论是身体平衡力、协调能力,还是视觉、肌肉力量都在快速的下降,这些会无形中增加活动时跌倒的风险。对于这些内在因素,很多老年人都会有意识的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有效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只针对内在因素还远远不够,要有效预防跌倒发生还应该重视环境中那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识别和应对环境中那些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跌倒发生。
1.地面和道路
注意事项:地面不平坦、有坑洞,路面湿滑,有障碍物等。
应对措施:在遇到上述问题时,首先应尽量绕行,保证行走在平坦、干燥的路面上;其次,注意放慢行走速度,注意不要着急,要做到先观察后行动。
2.台阶和陡坡
注意事项:台阶或陡坡的高度、宽窄、幅度不合适,没有扶手等。
应对措施:上下楼或陡坡时,优先选择有扶手、栏杆或其他支撑物的区域;上下楼、台阶或陡坡时要放慢行动速度,每走一步都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楼梯较长时,应适当增加休息次数,走走停停,缓步上行。
3.环境照明
注意事项:照明不足的狭窄路段或夜间无照明设施的区域。
应对措施:避免昏暗路段,尽量走在明处,选择照明好、能看清地面的区域行走;夜晚出行要注意随身携带照明工具;在照明不足的路段行走时更要注意路面平整度及周围障碍物情况,细心观察,缓步慢行。
4.自动扶梯
注意事项:自动扶梯速度快慢不一,使用自动扶梯人多,拥挤且狭窄等。
应对措施:乘坐自动扶梯时,注意站稳扶好,上下扶梯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在人流量大的高峰时段乘坐扶梯,不在上下扶梯区域停留。
5.人流车流
注意事项:拥挤的人流,交通出行高峰。
应对措施:尽量避免高峰出行,或去人员密集的区域走动;行走过程中时刻注意周围是否有车辆、人流、动物,远离那些可能碰倒您的人、物;过马路时,如果无法在交通信号灯绿灯时间内通过马路,应选择马路上安全岛等安全区域暂时休息。
6.天气因素
注意事项:雨雪或大风天气出门等。
应对措施: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遇到恶劣天气的情况;如遇突发雨雪、大风天气应尽量寻找附近室内场所进行暂避,或贴墙缓慢行走,或找有支撑物或扶手的道路缓慢行走;室外出行时常备雨伞、防滑鞋套等物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从意识层面上提高对危险的感知,室外出行时注意观察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不存侥幸心理,不做危险行为,如行走时手插口袋、低头看手机等。在长时间外出活动时,还应根据身体条件主动休息,避免因体力下降增加跌倒风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文章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