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操作说明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地图
天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度)
2023-04-19  稿源:综合中心

  2022年,天津市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深入实施《天津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努力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康复

  出台《天津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残疾预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广泛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提升全社会预防残疾意识,推动“十四五”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共有51541名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得到了基本康复服务。各类康复对象人数及占比如下:

  1.视力残疾人共3995人,约占7.8%。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190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362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1378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2416人。

  2.听力、言语残疾人共3146人,约占6.1%。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294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192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958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2013人。

  3.肢体残疾人共28271人,约占54.9%。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2412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453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12140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15299人。

  4.智力残疾人共3747人,约占7.3%。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192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572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3409人,其他35人。

  5.精神残疾人共7419人,约占14.4%。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5334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2748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2530人,其他10人。

  6.多重残疾人共1661人,约占3.2%。

  7. 0-17岁未持证残疾儿童共3302人,约占6.4%。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社区康复协调员4420人,康复服务设施445个。全市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99个,其中残联系统所属康复机构17个。按机构属性划分:民办机构最多,共计29个;按康复类别划分,精神康复机构最多,共计54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为2853人,其中,管理人员290人,业务人员1926人,其他人员637人。

  二、教育

  实施第二期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推广行动,认真落实残疾人教育扶残助学金政策,为11417个残疾人家庭发放助学金。成立市文博系统手语推广研究中心,开发文博手语讲解词汇200个、制作导览视频100套。广泛开展校园手语推广活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入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典型案例,在第25届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上,向全国展示我市手语研究成果。开展首次残疾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为助力大学生就业亮点。全面落实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工作,为残疾考生提供便利。有55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5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14人。其中聋生87人,盲生27人。

  三、就业

  2022年新增残疾人就业5607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3638人、农村新增就业1969人。制定《天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出台《天津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天津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若干举措》。充分发挥农村助残就业帮扶基地作用,安置121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58户残疾人家庭增收。建设“圆梦家园”驿站,落实“创翼计划”,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全市举办“暖心活动”等各类专场招聘会210余场,发放新招用残疾人就业补贴、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缴费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等,让疫情下的残疾人就业更加稳定多元。

  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63486人。就业形式主要集中在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和农业种养加,其中:按比例就业为43924人,个体就业为4301人,农业种养加为11814人。

  全市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30人次,培养盲人医疗按摩人员111人次;保健按摩机构143个,医疗按摩机构2个, 9 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居民为80715人,较2021年增加了1723人。其中领取待遇的有53370人【注[1]】,较2021年增加了1444人。60周岁以下参保残疾居民27345人。23293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与4052名非重度残疾人全部享受了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9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7个,日间照料机构21个,综合性服务机构 1 个。托养残疾人总数59742人,其中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59544人,占残疾人托养总数的99.67%。

  五、维权

  2022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3个。开展“信访联连看”专项调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市级法律培训班,对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积极推动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各级残联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44名,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2件。

  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协调组织17个,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75次;提升改造“融畅”手机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为6287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妥善办理残疾人来访来信436件、来电7316通,接待来访1925人次,有效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六、宣传文化体育

  举办“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天津市第十四届残疾人歌唱大赛、第十二届“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活动、“绘中国画卷、赞时代征程”天津市残疾人艺术作品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积极参加京津冀三地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残疾人文化宣讲“七进”100场,成为残疾人文艺宣传“三贴近”的新亮点。在滨海新区和市内六区建设10个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站点,在全市实施1000户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助残项目。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14场,残疾人参加文化活动19142人次,全市设立公共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7个,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开展第十二届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93次,36395人次残疾人群众参加,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开展运动试训,积极探索暑期夏令营、射箭、乒乓球等项目。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项目,将健身器材、健身方法和健身服务送到2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满足重度残疾人居家锻炼需求。

  七、组织建设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立区及以下残联259个,其中:区残联16个,乡镇(街道)残联243个;建立村(社区)残协4602个,建立残疾人活动室3867个。全市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助残社会组织6个。各级残联组织全面开展干部职工和专职委员培训工作,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注[1]:领取待遇人员为“实际参保的残疾居民”中,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直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残疾居民。

党政机关标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隐私安全   帮助信息  加入收藏
主办:天津残疾人联合会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号:津ICP备05001997号-1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微博
微信
政务新闻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