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操作说明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地图
天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度)
2022-04-28  稿源:综合服务中心

  2021年,天津市残疾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干实事、抓重点、强作风、开新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实现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总目标。

  一、康复

  天津市残联会同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共同印发《天津市“十四五”残疾人康复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作出部署。2021年共有44816名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得到了基本康复服务,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各类别残疾人数及占比如下:

  1.视力残疾人共3572人,约占8.0%。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171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412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1291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2080人。

  2.听力残疾人为2643人、言语残疾人为113人,两个类别共约占6.1%。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212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207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764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1948人。

  3.肢体残疾人共23781人,约占53.1%。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2084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617人,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的12997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10071人。

  4.智力残疾人共3249人,约占7.2%。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234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531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2756人,其他113人。

  5.精神残疾人共7117人,约占15.9%。其中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5656人,接受康复训练服务的2316人,接受支持性服务的1835人,其他46人。

  6.多重残疾人共1556人,约占3.5%。

  7. 0-17岁未持证残疾儿童2785人,约占6.2%。

  以上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各类别残疾人中,部分残疾人接受了两种及两种以上康复服务。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社区康复协调员4214人,康复服务设施488个。全市共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99个,其中残联系统所属康复机构17个。按机构属性划分:卫生部门所属机构最多,共计28个;按康复类别划分,精神康复机构最多,共计51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851人,其中,管理人员292人,业务人员1910人,其他人员649人。

  二、教育

  全面落实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工作,为残疾考生提供便利。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稳定。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15人。其中聋生87人,盲生28人。有8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三、就业

  2021年,市残联克服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相结合,主动探索就业服务新渠道,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

  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66035人。就业形式主要集中在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和农业种养加,其中:按比例就业为44563人,个体就业为5292人,农业种养加为12891人。

  全市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8人,培养盲人医疗按摩人员89人;保健按摩机构数198个,医疗按摩机构5个。

  全市分布9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共有145名就业服务人员。9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安置122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52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四、社会保障

  2021年,全面落实残疾人医疗参保、医疗救助、大病救助政策,推进残疾人积极纳入全民参保计划,提高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市实际参保的残疾居民为78992人,较2020年增加了264人。其中领取待遇的有51926人,较2020年增加了290人。60周岁以下参保残疾居民27066人。22964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全部享受了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4102名非重度残疾人中3974名享受了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占比96.88%。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托养服务对象实现了全覆盖。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34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8个,日间照料机构26个。托养残疾人总数59435人,其中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59173人,占残疾人托养总数的99.56%。

  五、维权

  2021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6个;各级专题调研1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次,举办市级法律培训班1次,对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47名,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2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3件。

  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截至2021年底,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协调组织17个;全市16个区全部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大力实施各类无障碍建设项目,全市大多数新建主要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居住建筑都建设了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同时加强了无障碍改造和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我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大方便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伤病人参与社会生活。

  2021年,全市各级残联信访部门共处理来信69件,接待来访2185人次。完善天津市“助残一键通”和法规政策信息平台建设,残疾人12385维权热线运转良好,拓宽残疾人诉求表达渠道,为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便捷途径,接听和解答残疾人来电7547通。

  六、宣传文化体育

  2021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同唱一首歌 永远跟党走”市残联系统职工歌咏比赛、全市残疾人歌唱比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和“最美残联人”“最美自强人”活动。配合电视台制作播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残疾儿童点亮希望”专题节目;组织海河传媒中心记者赴西安深度报道我市残运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事迹;协调津云新媒体全程直播天塔残疾预防日灯光秀活动。全年共向中央、市级媒体报送各类信息近150条(篇)。

  在第十届全国艺术汇演中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优异成绩;组织10名残疾人书画家参加京津冀文化交流活动;组织150余名残疾人参加“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系列文化活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7个。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残疾人文化活动,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05场次,残疾人参加文化活动19994人次。

  在第16届东京残奥会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备战参赛带来的严峻挑战,残疾人运动员自强拼搏,夺得了银牌1枚、铜牌3枚;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我市残疾人体育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夺得金牌32枚、银牌31枚、铜牌48枚,6人打破12项全国记录;在全国第八届特奥会上夺得金牌48枚、银牌65枚、铜牌15枚,获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天津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

  七、组织建设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立残联257个,其中:已建区残联16个,乡镇(街道)残联241个;已建村(社区)残协4277个,已建残疾人活动室3835个。全市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助残社会组织共有6个。各专门协会认真履行职责,各级残联组织全面开展干部职工和专职委员培训工作,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政机关标识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隐私安全   帮助信息  加入收藏
主办:天津残疾人联合会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号:津ICP备05001997号-1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微博
微信
政务新闻媒体矩阵